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  • 日期:106-08-07

盤山村概要

盤山村包括頂堡、下堡、前厝、乳山、賈村、仁愛新村等村落所組成的。盤山村位於金門島西內陸,是翁姓血緣聚落為主,民國以來亦有多姓居民定居於此。
 

一、位置與形勢

盤山村位於本鄉東南方,南與榜林接界,西南連接金城鎮,西面和湖埔村相連,西北緊接湖南自然村,北方緊靠東堡,東北與西山自然村接鄰,東方即後盤山與雙乳山。
本村東有雙乳山、覆頂山,東南則為青山坪,西有長安山,北方為湖南高地,東北有觀音亭山與西山。
群山環繞,中有盆地。地勢則東南略高,傾斜向西北。
本村距金門政經文化中心金城鎮市區不過二公里。
北距古寧戰場約四公里,東離太武山區約五公里,東南近尚義機場不及二公里,伯玉路由村東南貫穿而過。
形勢十分險要,接戰期,乃為戰略兵家要地。

 

 

二、地名由來

 

 

本村原名前半山村,村名來源無法考究,猜測當年由后浦登太武山,行至后半山約為全程之半,故名之半山,後來翁氏子孫遷至村前,於是原來名叫半山者改名為後半山,而在其南方的村莊便名為前半山了。
翁氏始祖康叟公,於元末由晉江破澗,避居至金門后洲厝。
康叟公不幸英年早逝,祖婆帶二幼子往居后半山依娘家,後來祖婆謝世,就近葬於后半山,二世祖兄弟仍在后半山居留,至三世祖守萬公兄弟始遷後半山南方,名前半山之村落,所以大約五百年前,翁氏便是前半山村最主要的居民,翁氏的活動也是前半山村史料的主要資材。
前半山村所以改名為盤山村,翁氏流傳的說法,便成最有力的主證。明代中葉,翁氏六世祖出了一位秀才,赴省城應舉人業,遭主考官奚落:「不住山頂,不住山腳,卻住半山,實在怪異」。
落榜之後,還鄉商於長輩,更村名為盤山。
為何更名為盤山,翁氏九世祖延柱公曾在族譜中,利用地理堪輿之學加以說明,其說明十分深奧。大意略謂:本村東有雙乳山、覆鼎山,東南有青山坪、雞籠山,西南有丁火山,西有長安山,北有湖南高地,東北有觀音山、西山。
在群山繞抱中,本村如同一隻圓盤,居於其間。
四周高地及群山如同八卦環峙,形成本村天然的屏障,故無外患之虞。
村中有湖尾溪貫穿而過,沃饒豐茂生機,內則無缺乏之憂,原是光前裕後之福地,根深盤穩,故名之曰:『盤山』,實具雙重意義。

 

 

三、居民概況

 

 

本村原屬十九都古湖保,改制之後始終屬於金寧鄉,且長期為鄉治所在地。
村中舊有住居範,由東北起而向西南有「十分仔」「頂堡東」「頂堡西」「下堡東」「下堡西」「前厝」六個傳統角落,加上「下田」等共七個部份。民初「下田」因疾病流行,居民全數外遷,已成廢墟。近年政府在當地營建新社區,名曰【仁愛新村】,並將鄉公所、警察所、衛生所、圖書館遷建於該地,現在變成為本村重要的精華區。伯玉路開發以後,二旁商家林立,另有新社區曰【柏昱新居】共同組成本村第八個獨立新興區。



盤山村番仔樓

盤山村番仔樓